彰化飛行場歷史的夢想起飛
二次大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,台灣成為日本軍方的「不沈空母」,在西部興建多處飛行場,福興鄉的「彰化飛行場」即是,至今仍有番婆村砲台、通訊所等遺跡;為避免這段歷史在時代洪流中湮滅,文化界將在四月舉辦彰化飛行場嘉年華會活動,希望讓夢想起飛,讓更多人認識這段可歌可泣的英烈歲月。
太平洋戰爭後期,台灣成為日軍決戰二號的重點。為衝撞打擊美軍軍艦,彰化縣有多處農田被徵收做為簡易機場,埤頭鄉、福興鄉的飛行場當時即是神風特攻隊的駐紮地。日軍不許投降的玉碎戰法,換來美軍轟炸機「鐵的颱風」的激烈打擊,多地甚至遭到燒夷彈的轟炸,至今讓老一輩民眾心有餘悸。
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,民國四十年將原舊機場土地實施公有耕地放領,福興鄉大崙、芳苑鄉路上厝及埤頭鄉機場,即在當時辦理放領。位於鹿港北頭地區的廢機場,因土地所有權劃歸縣政府,當年未能辦理放領,承租農民屢有陳情請願的行動,直到八十九年才對符合放領條件者辦理放領。
福興鄉公所在一0八年與政治大學合作推動地方創生案,以外埔、大崙、番婆等村落分布的飛機場、防空砲台等日治時期彰化飛行場歷史遺跡,提出「彰化飛行場」子計畫,積極蒐尋相關文史資料。政大團隊前往日本,因緣際會訪問到曾移防本地的日本學徒兵小杉久彌先生,取得其日記「學徒兵出陣回顧」及翻譯許可。
該日記是小杉久彌先生,對於其青春時代因二戰末期太平洋戰爭,受盡折磨的軍旅生涯的整理回顧。當時日軍採取的「玉碎戰法」,在台灣西部設置幾處簡易飛行場。福興鄉境內,居民稱為「外埔機場」,停放有教練機、戰鬥機和轟炸機,日本正式名稱是「彰化飛行場」,美軍的資料則記載為「鹿港東南機場」。
小杉久彌先生以學徒兵身分被調派到台灣,並曾移防彰化飛行場,因此日記中記述在彰化飛行場的情景,是對飛行場的第一手資料。內文提及神風特攻隊飛行員佐藤勉,在飛行場上空遭到美機襲擊,墜機殉職的事件。這場空戰「神風折翼」,曾目睹的福興鄉耆老們,至今還歷歷在目。
小杉久彌先生的日記「學徒兵出陣回顧」,後由政大團隊翻譯,魚籃書坊出版,希望彌補彰化飛行場日漸湮沒的歷史斷層,是珍貴的文史資材,有助於梳理當年發生的史實。文化界也預定四月舉辦彰化飛行場嘉年華會活動,喚起民眾對於家鄉的再認識,讓人翹首期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