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蹟日回味鹿港美好舊時光

◎社論

古蹟日回味鹿港美好舊時光

為推廣縣內文化資產,彰化縣文化局辦理二0二四年古蹟日「探索彰化媽祖信仰古香路」系列活動,日前在鹿港公會堂前廣場舉行主題日活動,希望藉著「古蹟過生日」構想,以設計慶典概念的活動模式,讓參加民眾更貼近傳統文化的魅力,回味鹿港美好的舊時光,

進而珍惜維護可貴的文化資產。

古蹟日的由來,源自一九八四年,法國文化部將九月的第三個週日訂為「歷史建築開放日」,旨在鼓勵國人參與、認識自己的文化遺產。一九九一年歐洲議會正式通過「歐洲文化古蹟日」,此後,各國紛紛加入,形成了「世界古蹟日」。台灣於二00一年成為「世界古蹟日組織」的會員國。

彰化文化局響應「全國古蹟日」,策劃今年古蹟日「探索彰化媽祖信仰古香路」系列活動,內容包含文資輕旅行、彰邑文史講堂以,及日前在鹿港公會堂前廣場舉行主題日活動,有老街寫生比賽、古鎮解謎闖關、鹿港快門三劍客攝影展等項目,讓民眾在悠閒的假期間,透過寓教於樂的活動,認識文化資產保存價值與傳統建築美學。

其中的「鹿港快門三劍客」攝影展,展出許蒼澤、黃季瀛、林彰三的紀實攝影作品。其實,台灣早期的紀實攝影,是以許蒼澤、黃季瀛、林彰三及施純夫,並稱「鹿港四大名家」,他們就各自喜好的題材,做了忠實而富人情味的記錄報導,為鹿港當年時空環境留下美好寫真,成為珍貴的文化資產。四位大師皆已經過世,讓人緬懷其瞬間的吉光片羽。

文化資產資源豐富多元,透過古蹟日活動,整合本地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,帶領民眾穿越時光隧道,認識、體驗歷史紋理,連結歷史記憶,讓民眾瞭解古蹟、歷史建築等各類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性,增進不同世代民眾的文化資產保護觀念,進而共同參與文化資產保存維護活動,相當有意義。

而隨著現代化的演變,鹿港早期吸引遊客的文化資產,現今相較於早期,例如甕牆、隘門、老街立面、紅磚曲巷等傳統建築,已消失不少。傳統的宗教民俗、手工技藝等,沒有妥善規劃保存,導致鹿港的風味日趨淡薄。「彷似烏衣動客心,當年二鹿蹟難尋;殘礎痕斑歲月深,我來訪古費沈吟;宜樓依舊風流散,悵觸滄桑感不禁…。鹿港先賢施文炳所作「曲巷冬晴」詩,即是對家鄉文化資產消逝的感嘆。

在傳統文化逐漸衰落之時,受這種文化所教化的人,必然會感到傷痛,這是關心鹿港面對的文化資產存續的傷痛;也只能在「古蹟日」活動中,回味古早鹿港美好的舊時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