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港農曆七月展現民俗風華

◎社論

鹿港農曆七月展現民俗風華

農曆七月是溫馨的民俗月,鹿港、福興等鄉鎮仍保留各角頭輪普的習俗,並在中元節時統一大普。鹿港又有闔港廟宇舉辦于蘭盆、慶讚中元普渡祈福法會,展現濃郁的宗教民俗氣氛,是鹿港、福興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,其中又以地藏王廟的拔薦、放水燈儀式,最具地方特色。

鹿港、福興的農曆七月普渡,至今仍保有輪普的習俗,農曆七月初一,家家戶戶都在門前,準備豐盛的牲禮、鮮花素果祭拜「好兄弟」亡魂,接著分區劃地輪流舉行祭拜,地方至今流傳著普渡歌,即是從初一到農曆八月初二,各角頭依序輪普的唸謠。早年到台北發跡飛黃騰達的辜顯榮,即是以普渡歌,來驗證來者是否是鹿港鄉親的真偽。

已故的鹿港歌謠採擷名師施國雄,曾為鹿港普渡歌作曲,推廣這很有意義的民俗。後因政府推行統一在中元節舉辦普渡。平時左側鬼門緊閉的街尾里地藏王廟,要等到中元節時才開啟鬼門「放奄」,讓陰間好兄弟到陽間作客,接受普渡;另在菜園里的大將爺廟則豎燈篙、招魂幡,燈篙是指引好兄弟前來普渡,招魂幡則用於晚上的「收奄」。

地藏王廟、天后宮、威靈廟等大廟,並會舉辦于蘭盆、慶讚中元等法會,為好兄弟超渡。民眾除了到廟宇「公普」外,家家戶戶也在門口「私普」,擺頂、下桌祭拜,頂桌擺設大五牲,拜三官大帝,下桌設五味碗、小三牲,敬鬼王,米籃飯、龜粿、粽則是宴請好兄弟。鹿港民俗文物館在農曆七月推出的中元普渡與七夕的傳統習俗展覽,即是可見豐盛的祭品與法器擺設。

鹿港地藏王廟則將舉辦拔薦消災祈福法會,項目有拔薦蓮座、放水燈、普渡等。地藏王廟於民國九十三年,依照鹿港普渡歌的習俗,恢復舉辦「放水燈」活動,大、小精緻的水燈隨溪水漂流出海,重現鹿港百年民俗風華,吸引許多攝影愛好者到場拍攝。這除了對地藏王廟的聲名及香火,有正面助益外,也延續發揚鹿港早年普渡民俗,意義不凡。

鹿港在清代時農曆七月,有放水燈儀式,因此普渡歌開頭「初一放水燈」。當年是由八郊引導,各郊和信眾各捧水燈在市街遊行,最後到舊港溝碼頭點燃放流。放水燈目前在台灣的普渡民俗已罕見,鹿港也曾消失近百年,地藏王廟恢復到福鹿溪放水燈,讓鹿港的農曆七月輪普,更增添宗教民俗色彩,受到各界讚賞,更是

珍貴文化資產。